教改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改论文 > 正文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作者:  来源: 浏览:次  2018-06-12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韦明兴

(河池学院教务处,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的需要,也是高师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打好科研底蕴;二是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增强科研自觉性;三是教给学生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四是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打好理论功底;五是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结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科研能力;六是组织教育科研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关键词】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韦明兴(1949---)男,广西都安人,河池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历史教学。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它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和操作能力;二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三是教育研究方法的把握和教育实践的设计能力;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教师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与时俱进,追求创新,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作为培养师资力量重要基地的高师院校,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他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创新潜能,这是每个高师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结合自已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已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高师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加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高师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就要不遗余力的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要承担如此重任,就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具备了高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加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首先,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实现从传统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从单一的认知学习转向认知、情感同步发展的学习的改革目标,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不断研究、反思、改进自已的教学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其次,新课程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技能,做到专博结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会制作CAI课件,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学生没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3、加强高师学生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本身素质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力是高师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的综合反映形式。高师培养的中小学师资,不仅应具备当前社会现实所要求的素质,而且又要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素质。这个素质就是创新素质。在教育职业领域,创新素质则表现为教师科研能力,表现为教师对新的教育规律的发展,对教学法创造性的实践,对教学大纲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有创见性的领悟,对学生心理活动有敏锐的观察。此外,教育科研能力是高师学生自已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教育日益向着个人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高师毕业的学生仅指望从学校获得的知识来从事发展着的基础教育,显然是不行的,更不可能一劳逸。高师院校必须给学生提供使他们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工具,使学生成为教育他自已的人。这个工具就是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素质。具有了这个素质,他们就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实现自我的发展。

二、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作为培养教师工作母机的高师院校。要提高自已的竞争能力、彰显自已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素质,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1、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打好科研底蕴

知识是能力的养料。人的创新能力有赖于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无不依赖于深厚的知识功底。师范生以至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广博的,多方面的,是不同层次的政治知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科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务必使学生掌握好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善自已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伦理学、邓小平小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等等。其次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知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联系,懂得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再次是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比如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环境学、教育文化学、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教育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多读书,读好书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基本途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提高文化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知识准备的需要和教学要求,设定一定的阅读范围,规定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自行去读书,丰富知识积累。比如以文学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基本的作品,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不同文学时期和阶段的有特色的作品,让学生在认真读这些作品时,领悟和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含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层次,要求学生在读好本专业学科知识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兼收并蓄,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增加自已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厚度。第三是引导学生在前两种读书层次基础上作定向读书,即选定某个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有目的地深入阅读某一方面的书籍,了解这一专题或者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把广博阅读和专门阅读结合起来,以形成知识的厚度和深度,为未来在教育工作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底蕴。

2、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增强学生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教师的生命来自于教育科研”,这是时代对教师的呼唤。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上,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唤。“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要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就要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增进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首先要拉近他们与教育科研的距离,激活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和愿望,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有的学生把教育科研看成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事,害怕参与教育科研。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科研意识,转变科研观念,把从事科研看成是自已责无旁贷的事情,把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看成是自已必备的基本素质,自觉树立一个全新的科研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的要义就是创新,教育研究实际上是对教育活动的一种探索和创新,而研究又产生于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教育领域里的各种教育现象,关注教育领域里提出的热点问题,开展课外教育调查,参与教育教学热点讨论,尤其是参与中小学提出的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自觉投身到教育科学研究之中去,不断提高自已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以适应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给学生教育科研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探讨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要提高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要在高师学生中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学习,提升学生研究性思维水平。其次要教给学生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一是教给他们选定科研课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选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决定着教育科研的方向、关系着教育科研的成败,课题选好了,研究也就成功一半了。二是教给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是教育科研人员一项基本功,也是提高教育科研人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一方面能够了解前人在某一研究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哪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哪些问题尚未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扩大学术眼界,从文献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材料,提高自已的研究能力;三是教给学生论证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搜集整理材料、分析研究材料的基本方法;四是教给学生进行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最好的研究效果;五是教给学生撰写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论文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教育研究报告和教育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撰写能力。

4、引导学生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打好理论功底

教育理论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教育科研究就难以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育研究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指导,才能对教育实践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区别,也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要提高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为他们打好从事教育科研的理论功底。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好教育学方面的普遍的基本理论,构建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工程;其次是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改革的理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教育科研的意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学校要经常举行教育理论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到校举行学术报告;聘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作专题讲座,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再是在高师学生中组织理论研讨,鼓励学术争鸣,让大家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增进理论素养。总之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高师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为他们今后从事教育科研做好理论储备。第四是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教育报刊杂志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论文,从中学习教育的新理论和新经验,了解教育新动态。同时也要在学习与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别人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方法,提高自已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当然学习教育理论不能生吞活剥,要注重理解,要善于思考,使之内化为自已的认识结构,运用自已已学的教育理论去观察和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已独到的见解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理论功底厚了,科学素养提高了,教育研究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5、改革课堂教学、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教学与科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多是分段进行,上课就是上课,课程结束后才进行科研训练,学生到了大学高年级才搞些科研活动(比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这种集中性的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无疑重要,但这种机械做法不利于全程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提早把科研引进高校教学过程,一方面将科研的宗旨、方法、手段及成果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科研化;另一方面又将教学目标、内容、环节等结合到科研过程中去,实现科研过程教学化。比如教师经常把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引进课堂,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介绍治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等等。更值得提出的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向学生提出一些科学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将更有意义。这种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科研融汇于教学的全过程,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6、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与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实践是教育科研理论转化为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训练长才干”,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课和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大胆参与教育研究实践。首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培养学生在教育行动中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高师的学生有两个实践环节,一是教育见习,目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感受中小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二是教育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所学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向教育实际转化。这两个实践环节都是引导学生在微观上了解课程、教材、教法,了解教学行为主客体的特征,在实践中感受教育教学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观念、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应用、对学生的评价等等。引导学生在教育实际中对感觉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已的研究能力。其次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严谨、系统的理论学习无疑重要,但在大学阶段,能参与大学教师的教研、科研活动,学生直接得到教师的指导、影响和熏陶,不仅可以节省掌握研究方法的实践过程,而且在理论认识层面上也有较大提高。参与这种实践是有价值的实践,有效益的实践。因此,教师要吸收学生参加自已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老师的研究环境中增长才干。学校对于吸收学生参与自已课题研究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工作量或者奖励,以促进这一活动的开展。第三,引导学生打破科研神秘感,大胆进行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探索,组织学生根据自已的学习生活体验以及兴趣和爱好,自由组成若干课题小组,自行选定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教师再根据学生选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让学生在选定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整理材料等研究过程中锻炼自已,提高自已的研究能力。第四,组织高师学生深入中小学教改第一线,开展教育调查,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写出心得体会或小论文。鼓励学生向学院学报或者其他有关教育刊物投稿,发表自已的看法和主张,引导学生由逼着写,学着写逐步向我要写、自觉写、坚持写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在调研实践中感悟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充满活力的科研氛围,培养他们的实际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时代赋予高师院校的历史重任,作为高师院校的教师,我们一定不负众望,为培养新型的基础教育师资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郑其恭、李冠乾.教师的能力结构[M].广东出版社,1993

[2]华正伟、张红梅.关于培养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探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

[3]刘金容.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分析[M].当代教育论坛

[4]叶汝坤.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拓展.钦州师专学报[J],2006,(4)

Thought on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for the Students

fromNormal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Wei Mingxing

(Teaching Affairs Administration,Hechi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is necessary for the teachers in 21st century. To tra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et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in our era, and replies the challenges of the reforms in the fundamental training courses, it can also help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ir self-improvements.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of this subjec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so that to build up a good foundation, trai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earch, raising the research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through the reformed class-room education which i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andimproving the ability through massive practice.

[Key words] students from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